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指导,需要老师“真实观察、评估分析、介入时机、指导策略”,这几个词语看上去很简单,而要真正做到位还是需要教师朋友们多看、多思、多实践的,下面我们来一一讨论:
(1)真实观察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什么是真实观察,难道观察还有假吗?有的!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不管教师的工作强度,安排各种表格让教师填写,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填写而观察,这种就不是真实观察。对儿童的活动和表现进行真实观察,是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为目的的观察,观察中可以使用记录工具,也可以事后补录。
其次,真实观察有几个基本原则:
a.一定是在自然环境下,如幼儿在区角游戏时。
b.观察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观察,如观察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
c.要记录关键信息,不记录无关信息,如在数学区角中请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对游戏活动规则的理解,幼儿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在活动中幼儿存在哪些困难,情绪如何,与其他幼儿的互动如何。
再次,教师应该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从观察范围上讲常用的方法有:
a.环视观察法,一般在幼儿刚进入区角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环视观察来判断是否所有进入区角的幼儿都找到合适的操作材料,从而把握和认识其游戏的能力水平和相关经验。这种观察可以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某一区域的活动提供依据。
b.蹲点观察法,教师主要观察某种材料幼儿的使用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出新投入区角的材料对幼儿而言是否有效。
c.重点跟踪观察法,即定人不定点观察。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个别教育的实际需要, 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全程观察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探索、操作与交往等全部行为状况。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被确定为观察对象的幼儿走到哪里, 观察就追随到哪里。 这种观察适合于了解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全过程中的情况,有助于把握个别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及其相关的经验与活动发展的水平。在区域活动现场,重点跟踪式观察是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从观察方式上讲,有:
a.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最早是用于培训教师观察能力,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资料或信息。该方法简单又丰富,可以记录教师认为重要的丰富信息。
b.事件取样观察法,此方法是指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表现或事件,然后再观察过程中观察记录预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种观察记录方法。学着使用一些科学观察法有利于教师提高观察效率,最大程度还原事实真相。观察法还有很多如日记描述法、时间取样法等,在此不在一一例举。
(2)评估分析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观察还是有把握和方法的,难点在于评估分析。其实,评估分析我们教师是有依据的,至少有3个方面的依据,分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所用数学课程、以及幼儿数学学习发展路径。这3个方面都需要注意并且在实践中做好,下面我们用一个表格来说明这三者之间的不同:
首先,“指南”能帮助教师熟悉3~6岁各年龄幼儿学习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各领域各目标之间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不要过于追求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另外,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
其次,优秀的课程是基于幼儿的数学学习路径来制定学习标准、研发课程、培训师资、实施教学的,如果幼儿园有优秀的幼儿数学课程,那么按照课程顺序来教学,并在区域中给予幼儿合适的游戏材料,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也方便教师的评估和指导,可以对照课程目标来观察幼儿,给予指导。
最后,也是最具体的是幼儿的学习路径。现在大家都理解幼儿数学学习的方式,就是一定要幼儿亲子动手操作。此外,教师要了解孩子数学学习发展路径,这样才能理解孩子在区域中的表现,才能有效干预或指导。
(3)介入时机
介入还是不介入、什么时候介入?这要由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先不要盲目介入,不要孩子一有停顿就冲上去问。教师可以观察10秒,甄别情况。以下几种情况需要介入:
a.总在争抢别的小朋友的材料。
b.实在不知道自己可以玩什么,只是发呆。
c.情绪突变:大哭、大叫。
还有一些情况是假装介入:
a.两个小朋友争执,教师可以问明缘由,请幼儿能协商解决,最好幼儿自己解决。
b.不了解材料可以怎么玩,教师可以请别的小朋友示范,或者请小朋友自己先尝试探索一下玩法。
c.需要按规则的游戏,但是忘记规则,可以重复给小朋友或者请别的孩子告之。
d.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教师可以直接问明。如幼儿操作的想法,感受等。
总体而言,不介入比一直介入好,不介入更有利于幼儿消化吸收,有利于幼儿相互学习,有利于幼儿发展探索新的技能。但不能一直不介入,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醒和支架式的提示,引导幼儿的探索方向,但不要过度干涉替代幼儿。
(4)指导策略
一旦在区域中指导,应该是必要并且有意义的。对于数学区角而言,教师的指导相对与其他领域而言更需要“瞻前顾后”,幼儿数学学习有明确的学习路径,了解幼儿数学学习路径,才能知道观察的幼儿处在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综上,除了关注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力,材料的结构层次性等投放技巧,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科视角是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这里说的科学视角并不是站在儿童性的对立面,也不是关注区角的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就让区角失去乐趣,恰恰相反,关注区角内容和系统性可以教育者更清晰地看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也使得教育者更清楚自己该做哪些,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