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长长的暑假,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还有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就更不用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十分陌生,急需幼儿老师们的引导和帮助。
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起码的问好、道歉、道谢等文明用语,同时,还可以开设礼貌课,在课堂上模拟生活场景,让孩子们进行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文明和礼貌灌输到孩子的认知中去。
有些孩子,通常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拿来玩,不管是什么东西,也不管是谁的东西。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们刻意为之,而是因为ta的物权意识还不完善所导致的。
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物权观念,告诉孩子哪些是公共物品、哪些是私人物品。并设立这样的规矩: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要先去请示物品的主人,经过允许之后才能拿;
公共物品用完之后要放回去,而且一定要小心使用,不能损坏。
如果没有培养好正确的时间观念,孩子在以后就容易养成不守时、秩序感混乱、做事效率低下等坏习惯。
为了帮助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老师们可以在班里张贴“一周准时星”的排行榜,把一周都没有迟到过的孩子照片贴上去,并给予小红花奖励。
入园初期,孩子都会比较浮躁,对于之前定好的纪律,也很难再去遵守。
如果此时我们不帮助孩子重新树立纪律,那么,就会养成孩子涣散、傲慢、无组织无纪律的性格。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常规呢?
组织孩子们在上课前集体去上厕所,以保证在上课或者活动的过程中纪律不乱,课程和活动也能顺利进行。
无论上课也好,活动也好,我们要给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空间,让孩子在这个空间中去进行活动,可以有效的避免打闹或争吵等破坏纪律的现象。
上课孩子们走神,或者是开始出现乱、吵现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口诀来让孩子们集中起注意力。
一句“请你跟我这样做”,就可以让孩子的精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孩子们有时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责备,而选择说谎推卸责任。
如果我们不及时的纠正引导,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诚实爱说谎的坏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讲绘本故事,譬如《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来让孩子们明白说谎的坏处。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主动承认,并及时改正。
很多孩子开学后自理能力变差,以前自己能做好的事情,现在得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激励的方法,让他敢于尝试并重拾信心。比如:
而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在鼓励的同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引导孩子慢慢学会自理。
幼儿园内孩子多,很多事情都需要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
所以,在园内,我们在日常的活动中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谁先拿到小汽车就是谁先玩;
孩子因为语句数量掌握的有限,有时候又急于表达,就会用哭闹或者是暴力的方式来体现。
而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哭泣和暴力不仅不会解决问题,甚至会让他失去朋友,而最好的做法,就是清楚的用语言告诉对方他的想法。
为了帮助孩子们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课上讲故事让孩子复述的方式、或者是开展一些语言交流活动。
比如“这个假期我去哪里了”之类的交流活动等,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孩子的长足发展来说,这些教给孩子的规矩都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所打下的基础,只有这基石足够牢固可靠,孩子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