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育儿圈聊得最火热的话题是什么?
“ 双 减 ”
很多人都非常焦虑,他们说教育内卷的时代结束了,考验孩子真正竞争力的时代开始了。
对很多父母来说,双减政策意味着就没有外力的干预了,没有外力干预下的孩子,孩子真正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们,应该要清晰认知到: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是为了减轻孩子们肩上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真正引起我们对孩子自我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的教育旅程,也许不再是拼课外班的“辅佐”,而是拼家庭的高质量陪伴,拼家庭教育的理念、素养、水平和维护亲子关系的能力。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孩子进入集体学习与生活的第一站,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出探究创造、开放自律、自信快乐、自我构建的人格、品质和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真正竞争力的基石。
因为,坚持给孩子一个真实快乐的童年,让他自由飞翔和探知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不是成绩,而是“人生脚本”。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的“人生脚本”,一般在6岁前就已经写好了。
正如有人曾经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科学家在幼儿园学到了支撑他一生经历和成就的习惯和品质。
如果早期的教育选择“揠苗助长”,违背了幼儿成长的规律,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教育,错过了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后面都要慢慢还回来:
比如令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头疼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上了小学二三年级以后就会暴露各种厌学、注意力不集中、恶作剧等问题……
但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是他在寻找、弥补自己缺失的童年。
所以,在教育这项艺术中,把握好以下几个幼儿教育的关键点,为他们书写好“人生脚本”,这才是真正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获得了未来腾飞的真正竞争力。
环境
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破窗效应,讲的就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例子是当有人乱丢垃圾,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后来随地扔垃圾者就会想“反正已经脏了,再扔点废品也无所谓,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在扔。”
破窗效应更多的是心理的暗示,传递的是负面效应,引发是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对于教育的启示是,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去现场看环境,会成为我们参考的首要条件。
因为环境体现的,就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与孩子时时刻刻发生着互动。幼儿园保持整洁高雅、井然有序的环境,它也会耳濡目染引导孩子建立自我对生活品质的高标准和要求,共同自觉爱护环境。
我们幼儿园一直相信,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奉行“一种环境给孩子一种素养”的理念。
从班级环境设计感和意义感、空间规划、区域划分、主题需要、年龄段预设、色彩搭配、6S管理等系统的方法,为孩子们提供快乐、温馨和富有探究性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与环境互动,让环境帮助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习惯、建立孩子的人格,让孩子在环境中找到快乐,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杜威说,“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会改变”。要想培养一个好孩子,也必须要正视环境的作用。
课程
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双减”政策之下,排除了外加的干预,儿童最根本的竞争力不来自他处,就来自于孩子自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孩子走向世界的前提,也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终极目标。
体验式主题探究活动,颠覆“填鸭式、分裂式”的学习模式,从故事和游戏切入,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孩子在课程中通过自己兴趣自发生成各种有趣的问题,然后他们自主决定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一个又一个主题探究学习,融入艺术、科学、生活的知识,学习记录、报告和创作,让孩子在日复一日的课程探究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养成用心发现、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
优质的课程,要有好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从儿童需求的角度出发,解读儿童,理解儿童,精心设计,为儿童提供有价值的学习。
郑州市二七区俐昂幼儿园
教师
能做孩子成长最坚实的支持者!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来引导。
教师是儿童成长背后的支持力量,只有教师真正能够读懂儿童,学会解读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帮助,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让每个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的自己。
我们幼儿园老师都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尊重和解读孩子的需求,解读孩子各种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遵循和顺应科学的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引导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面对的情况,成就快乐儿童。
提倡开放思维、允许自由个性、鼓励独立思考的老师,未来才有可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在教育不能内卷的“双减”时代下,孩子的未来竞争力培养何去何从?
身为父母,有时我们自己都成长得不够,教育风向标一变就很容易动摇茫然,不知道要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未来的路走得顺畅。
其实,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化,一定是倾向于内在的东西。把握教育本质,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内在自驱力得到充分激发,一定是他适应未来世界的有力武器和法宝。
培养他未来所需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就是为孩子的人生脚本挑选了一个最佳版本,也是化解“双减”政策当下教育焦虑的最“保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