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的意图是什么?
我从游戏化倾入,一定会涉及其它观念的,游戏一定会涉及生活,因为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一定会涉及过程、情境,我只是从这里切入。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厅从教育游戏化切入,是抓住幼儿园游戏最重要的特性。幼儿园课程和重要性课程相比,应该是游戏性的,体现游戏精神的,是幼儿园开设和改革跟建设的突破口。幼儿园课程如何避免小学化、成人化,就是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它是一个突破口,也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特点。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调游戏化也是为了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孩子来讲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大的兴趣是什么。当我们到一个幼儿园去,如果经常看到孩子跟在老师后面: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游戏?说明当前的活动太无趣了。游戏化不是让孩子一天到晚玩游戏。有位园长曾对我说:这个太难了,幼儿园的课程怎么能全都游戏呢?她把“游戏化”理解成把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告诉你们,我也不会,这不可能做到。但是让所有活动都符合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能积极地投入,专注地参与。这是可以的,这是游戏精神。
游戏化不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有的省里不叫“游戏化”,而叫“生活化”或者“趣味化”、“经验化”,这些观念是相通的。做“游戏化项目”,既要理解什么是游戏,也要理解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过程,什么是情境。提“游戏化”的好处是抓住了当前我们幼儿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抓住了老师们在认知上的一个缺失——游戏精神如何贯彻在一日生活当中。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本质特性。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什么?
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有必要,其他学习型的区域也有必要。活动都不要了,都改成自由游戏,这是理解上的误差。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变成游戏,而是要确保游戏基本活动的时间。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要渗透幼儿园所有的活动中来。我问大家一个基本的问题:“你们幼儿园现有的教案,能不能让它更有趣一点吗?”我相信一定可以。让一个活动变得更有趣一点,这就是在渗透游戏精神,这就是游戏化。游戏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现有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适合孩子,更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幼儿园不能是被动的,小学也不能,今天的小学如果再不改革,后果很严重。我们必须反思,我们在真正促进孩子成长吗?
大家都知道,《规程》《纲要》都有一个命题: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基本活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它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改成游戏,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点是: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让孩子感觉到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要把这种精神体现到一日生活里面去,尽可能用这种意识来组织活动。晨间活动可以吗?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吗?都可以。第二,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另外在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游戏化。我任意给你一个教案,在这个教案里增加游戏的成分,你们会吗?都能做到吗?但事实上,我们在设计教案时真正这样做了吗?有的时候就会忽略,我们要让集体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需要。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
今天的小学改革也在注重游戏化,也在注重这个问题。你们看,小学老师获奖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在讲“游戏化”、“情境化”,只要带这些词的就容易获奖,因为它贴近孩子。江苏省技术教育改革成果获得一等奖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情境就是一个过程,就是生动,就是要游戏化,具有游戏性。小学都在走这条路,我们幼儿园怎么能不走这条路呢?现在提出“小学教育零起点”,不是指小学教育没有起点,小学教育从哪里起跑,就是从一年级开始起跑,不是从二年级起跑也不是从0.5年级开始,小学零起点就是从一年级开始上该上的东西。“小学零起点”告诉我们幼儿园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别管小学的事,不要小学化,也就是幼儿园要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来教,把幼儿园孩子该学的东西放到课程里去,并且要用合适的方式、符合孩子特点的方式。什么是符合孩子的方式?那就是游戏的方式。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讲,游戏是他们存在的方式,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内容,自由、自主、创造应该伴随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如果幼儿园的孩子没有游戏,那一定会变成小学化、成人化。我们幼儿园里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鼓励孩子游戏、欣赏游戏,不要存在挑剔、挑剔的眼光。服务游戏,怎么服务?就是要提供环境和材料、观察游戏,不要介入游戏要多观察,最后就是合理指导游戏。什么是合理指导?孩子有问题才去指导,别没话找话。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没有小学化、成人化的环境下学习。
教育厅的这个文件就体现了这种精神。培训了那么多次,我第一次把文件放在里面,因为不止一个园长和我讲,说培训了以后幼儿园还是死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什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看了文件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培训了以后却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呢?文件里说得很清楚,为什么要建立游戏化?因为当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游戏观念没有真正的落实,所以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理念的切入点是游戏化。
游戏的内容
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实践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不是老师口头教,要让孩子实际地去感受,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也就是回到过程中去、回到情境当中去、回到生活里面去,要让孩子有游戏的感受。具体几个方面也很清楚:第一是明确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怎么明确这个理念?通过学习,明晰教育的理念,增强课程意识,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来提升理念。目标很清楚,观念要先行,游戏化就是要让孩子回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所以幼儿园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活动里要有游戏的精神。
改造游戏化方案
也就是你现有的方案,游戏的成分、游戏的精髓还没完全进去,要通过改造把这种精神放进去。里面讲的很清楚,要基于一套或者多套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等方式,从环境设施、游戏区域、活动组织、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着手,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接下来就是创建游戏化的环境。环境很重要,对幼儿园来讲,环境中隐含着资源,环境是孩子直接作用的对象。要动态地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改造,环境不能一尘不变,只有环境改变了,经验才会变,所以环境是重要的。第二要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区域内不只是做游戏,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数目要充足、种类要多,对幼儿的发展要适宜。
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
资源很重要,没有资源是不行的,资源不是花钱买来的,要去收集、要去挖掘、要去整理,要构建一个资源库,这个资源库要科学的管理,要有效的利用,让资源库里所有的资源能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所以这个文件中,从哪里开始做,做什么,都是很清楚的。
提高游戏化的能力
也就是教师要有专业能力,没有专业能力进行课程建设是很困难的。通过游戏化活动,不止是课程适宜性提高了,不止是让孩子的学习更加生动了,教师也要成长。幼儿园老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诊断能力都要得到提高。教师团队要更加凝聚,这个目标是很清晰的,所以做这个项目不只是为了课程本身,也是为了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幼儿园课程切入点是相同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但是他们都要围绕《指南》的精神,都要促进本质(幼儿发展),促进发展所以这些观念是相互关联的。
要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除了之前说的观念以外,更加重要的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要很好地贯彻《指南》的精神。如果你能有效地贯彻《指南》的精神,你就做到了课程的游戏化,因为游戏化也是《指南》所创造的。但是在实践当中,我们离游戏化是有距离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二十五年来,我们对儿童游戏权没有充分的重视、自由游戏时间没有保证、游戏精神在整体幼儿园课程当中没有充分去落实,所以教育厅抓这个项目,我认为抓住了要害,就是维护孩子的游戏权、促进孩子的发展权。所谓促进孩子的发展权,就是通过维护孩子游戏权,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还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加的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权,所以是体现了幼儿园的特点。
《规程》《纲要》《指南》这三个文件对游戏越来越重视。《规程》中“游戏”这个词出现9次,生活的概念出现的频率很多,经验的概念也很多,因为它们是相关的。
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有趣一点。有趣的学习就是要我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哪里?一方面在《指南》里,另外一方面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指南》里说的是一般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所面对的班上的孩子特点是什么,这要进行研究,要把学习跟研究真正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儿童。要研究儿童,努力使得幼儿园的活动更加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园课程有趣点,也意味着有效的学习又能获得更多的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