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对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应该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对于数学的基本认知。因为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引导幼儿能够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以及能够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这对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周围生活中数学相关的日常现象,以及未来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们园的月月小朋友,年龄相比其他小朋友偏小一点,在活动中我发现月月对数学的学习及认知相对较弱,和月月的家长沟通了解到:月月父母外出工作,平时由爷爷奶奶带大,平时在生活方面,对月月照顾的比较好,但对数学方面的认知,老人们却很少关注,导致月月对基本的数学认知都很缺失,只认识一些颜色和小动物。相比其他小朋友在数学区角的活跃,月月显得有些沉默和难过。
为了帮助月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并能更好地融入到其他小朋友的数学游戏中,我对月月展开了一对一的练习和指导。一开始我先带月月在数学区角里玩,让她先认识10以内简单的数字,然后再利用数学区角里丰富的材料来帮助月月感知数字和具体数量物品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的、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她对数学的兴趣。如:在引导月月玩数字排排队游戏的时候,我先让她按自己的想法熟悉材料,当她不知道游戏规则感到困惑的时候,再告诉她要按游戏玩法玩才有意思,她有了兴趣后问:“老师,怎么玩的,可以教教我吗”?“可以啊,我们先看玩法上面的文字和相应的东西是什么,来做准备”。“老师,这个上面需要卡片和草莓” “是的,月月”。然后她把草莓分类摆放出来,按照数字1~10的顺序来摆放在小盒子里。不到两分钟她就告诉我说“老师,老师,我摆放好了”,“哇,月月真厉害!”当她熟悉游戏规则并能够独立完成时,我继续引导她从游戏中认识数字。“能告诉我第一个盒子里面有几个草莓吗?”“有一个”,“你可以找出数字卡片放在相应的草莓盒里”。“不知道可以数一数”。不一会儿就听她说:“老师,我摆放好了”就这样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月月对物品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初步地认识和理解。
《指南》指出,中班的幼儿要引导使其能够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在月月能够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认知和理解后,我开始引导月月对数量关系和大小对比的认识。小朋友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月月也不例外,一种教学方式用久了月月就感到索然无味。为了激发月月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专注力,我把数学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和月月以玩游戏的方式学习。比如在玩大小比较的时候,我会引导月月先按颜色分类,绿色的小鱼放在一起,红色的小鱼放在一起,粉色的小鱼放在一起,黄色的小鱼放在一起……分好类以后我随意拿出一张数字卡,问月月:“这个数字6应该放到哪个颜色的小鱼旁边呢?”“这个”,月月指着粉色的小鱼说。“真聪明,答对了!”然后我又拿起了一个数字3,问:“这个数字3应该放到哪个颜色的小鱼旁边呢?”“绿色”,月月又回答对了,我接着问:“那6和3哪个数字比较大呢?”看着月月迷茫的小眼神,我又换了一种方式说:“你数一数,粉色的小鱼和绿色的小鱼,哪种颜色的小鱼比较多呢?谁最多谁就大。”月月认真地数了数,回答我说:“粉色的小鱼最多,6最大。”我听到这里高兴地说:“月月好厉害呀,都学会了,值得表扬”,月月听到表扬后,她高兴极了,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游戏。接下来我都默默陪着月月,及时引导她学习大小比较,强化她对大小比较和数量关系的认知。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为了能继续强化月月对数学的认知,我经常利用周围生活中的物体,随时引导月月学习。比如在吃饭时我会引导月月对吃饭的碗、筷的形状、颜色进行观察;步入电梯时引导月月数一数楼层数字;户外活动时观察并描述房屋建筑的各种形状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这种自然的生活情境下让月月对数学获得了更多的认知体验,重复出现相似的生活物品也刺激着月月的感官,月月经常主动告诉我:“那边有个三角形的屋顶,吃饭的筷子有2根,我今天吃了7个饺子……”通过相关的数学认知游戏活动,月月在游戏和生活情境中既开发了智力、锻炼了思维能力,又能愉快地融入班级集体中。总之,幼儿的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充足的爱心和耐心的工作,不同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在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存在差异,所以幼儿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不断给幼儿创设数学认知的游戏环境,通过不同的游戏反复强化幼儿的数学认知,同时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元评价,及时鼓励,更好地引导幼儿快乐成长。